凛冽倦玄冬,负暄嗜飞阁。
羲和流德泽,颛顼愧倚薄。
毛发具自和,肌肤潜沃若。
太阳信深仁,衰气欻有托。
欹倾烦注眼,容易收病脚。
流离木杪猿,翩跹山颠鹤。
用知苦聚散,哀乐日已作。
即事会赋诗,人生忽如昨。
古来遭丧乱,贤圣尽萧索。
胡为将暮年,忧世心力弱。
凛冽倦玄冬,负暄嗜飞阁。
羲和流德泽,颛顼愧倚薄。
毛发具自和,肌肤潜沃若。
太阳信深仁,衰气欻有托。
欹倾烦注眼,容易收病脚。
流离木杪猿,翩跹山颠鹤。
用知苦聚散,哀乐日已作。
即事会赋诗,人生忽如昨。
古来遭丧乱,贤圣尽萧索。
胡为将暮年,忧世心力弱。
杜甫:【dù fǔ】
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
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
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,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。三十五岁以后,先在长安应试,落第;后来向皇帝献赋,向贵人投赠。官场不得志,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。
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杜甫创作了《登高》《春望》《北征》以及“三吏”、“三别”等名作。
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大历五年(770年)冬,杜甫病逝,时年五十九岁。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,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译文
厌倦了冬天的严寒凛冽,喜好登上[文]高阁晒太阳来取暖,太阳散布着光[章]辉和温暖的恩惠,寒士生活困顿,[来]贤明的君主应会为此感到愧疚,
在阳光的温暖照耀下,毛发都舒畅[自]了,肌肤渐渐润泽,太阳实在是十[r]分仁慈,依赖着冬日的阳光,身上[i]衰败之气很快得到了驱散,
枕头倾斜了烦请着眼一看,虚弱的[j]身体很容易得到了调和,树梢上的[i]猿猴流利敏捷,山巅的鹤飘逸飞舞[f],
朋友了解我苦于分离和相聚,常常[a]因为流离漂泊而悲伤,短暂相逢和[n]安居而欣慰,
面对眼前的事物而作诗,漂泊不定[g]的人生经历恍惚之间淡忘了,自古[古]以来遭到国丧战乱的君子都凄凉衰[诗]颓,
为什么我将进入晚年了,还在因为[坊]忧愁时事而心力憔悴?
注释
玄冬:冬季。
负暄:冬天受日光曝晒取暖。
羲和:古代神话传说中驾御日车的[文]神。代指太阳。
倚薄:谓生活困迫。
沃若:润泽貌。
衰气:衰败之气。
歘(xū):形容短促迅速划过的[章]摩擦声音,延伸为快速的意思。
木杪(miǎo):树梢。
翩跹:飘逸飞舞貌。
贤圣:道德才智极高的人。
萧索:凄凉衰颓。
胡为:为什么。
忧世:为时世或世事而忧虑。
心力:指精神与体力。
此诗应作于乾元、广德年间,杜甫晚年在四川居住时期。